校長室

正式照片-國教院

校長 - 楊偉琳

聯絡方式:03-9981632#10 / freedly524@tmail.ilc.edu.tw

辦學理念:

續編泰雅彩虹  再現武塔風華

 

文化是原住民族發展的命脈;教育是原住民族進步的動力。近年來,我國教育政策有許多重大的改變,其中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更加受到關注,並透過相關法規之建立使得族群教育得以落實。政府於108學年度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發展全人教育精神之課程,以達成終身的學習者。民國103年12月通過之「實驗教育三法」,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多元文化、信仰及多元智能,可見「適性學習及發展」儼然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共識。另政府盼打造出年輕世代的人才競爭力於民國107年公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以強化英文能力、數位科技、雙語政策、母語文化發展為目標,此亦牽動國內教育發展。加上自2019年末以來受到Covid-19的肆虐,「停課不停學」的思維,促使「遠距教學」、「居家學習」成為疫情時代下學生學習模式的重要改變。個人的辦學理念分述如下:

  • 尊重與平等,營造友善校園:

「教育在有愛的溫度環境下才能成長茁壯」,偉琳認為「愛是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應以「愛」為出發點,以孩子為中心發展,用孩子的成長視野看世界,並以孩子的教育權益為最大考量,思量各項學校教育作為,校長領導、教師互動亦是如此,用愛灌溉彼此心田,照亮校園中每個人的生命價值,打照充滿愛的教育環境,為營照幸福學習的重要基礎。

  • 多元與活力,師生適性發展: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是十二年國教的願景,其亦兼顧個別特殊需求,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在學校教育架構下,教師教學亦能尋求符合專長及興趣之可行性,讓教學更有活力及生命力。在學校裡,孩子能快樂學習並樂於學習、教師能適性教學並共享成長是偉琳心目中美好的學校圖像。

  • 有效與創新,確保基本學力:

「當數位學習成為教育趨勢,如何善用科技工具輔助教學是關鍵。」透過科技化大數據系統測驗診斷學生學習落點,為個別學生搭建學習鷹架,以落實差異化教學,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進而善用教育部、縣內數位學習平台等學習資源於領域課程學習中,以培養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之自主學習能力。另尋求產學合作機會,引進雙語數位學伴、AR擴增實境及VR虛擬實境於校園環境及課堂教學之中,以延伸語用環境並擴大學習視野。讓學校教育透過善用科技,在教育各面向,給予師生更多的支持與支援,讓學生學習更有成效。

  • 互信與互助,家長安心託付:

「成就孩子的未來」相信是學校與家長的共同期待,因此學校教育需要親、師、生共同合作,透過辦學的引導作為,讓家長常走進學校大門,關心子女之學習。在建立彼此信任下,老師將能更了解孩子的狀況及需要,予以更適性的教育;同時,家長多了教養孩童的專業幫手,除了能減輕自己的養育辛勞外,也能更放心的經營自己的事業。此外,學校須走在教育思潮前端,透過現代教育方法及資源,協助並提供家長良好的教育支援。

  • 共力與共榮,永續原住民族教育力:

學校是部落的一部分,孩童的學習場域除了在學校外,更是要在家庭、在部落。民族教育透過學校教育的推動及部落耆老的協同教學得以有系統地教導孩童,然而「文化即生活」,在泰雅族的部落裡,仍保留著許多先人的智慧,因此學校辦理民族教育要成功必須要強化學校與部落共力實踐,亦符合素養教學核心理念「引導學生完整透過真實情境和有脈絡的學習過程,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另透過政府推動之部落大學民族教育課程,讓學校亦成為村民學習及傳承文化之場所,學校將更具文化力,部落將更具教育力。

 

    「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傾一個村莊的力量!」我相信唯有透過部落與學校緊密的結合,學校教育的成效才得以實現,進而影響一個家庭及一個族群。我深知這不只在辦學,更是在維繫族群的文化及命脈,我們在找一條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社會結合的道路,如同日本學者高村光太郎所述「我的前方沒有道路,道路是在我後方所形成的!」這條路或許艱辛,為延續民族教育實驗小學的推動,我將倍加努力,與學校同仁們更堅毅地一起「找路」,為族群教育貢獻心力,培養武塔部落的孩童擁有「走出部落的能力及走回部落的情懷」,成為一個有自信、向善以及有泰雅文化底蘊及在地關懷心的部落好青年。